新闻资讯

你的位置:广州天猫兼职美工网站 > 新闻资讯 > 全职美工 原创:回不去的童年 抹不去的乡愁

全职美工 原创:回不去的童年 抹不去的乡愁

发布日期:2024-08-06 05:16    点击次数:144

全职美工 原创:回不去的童年 抹不去的乡愁

本文转自:今日搜索全职美工

  五一回了一趟老家,发现村里很多老人都已去世,跟爸妈一样年纪的邻居也都老了,路上的小孩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了!小时候走哪里都是熟悉的面孔,现在长大了在村里走一走,她们都以为我是外地过来的,其实我才是这个村子里长大的那个人呀。这是最近火爆全网的一句乡愁话儿,如上言语,也是众多在外漂泊的人,对故乡的一种留恋,一种情怀,一种牵挂,说的直白一点,是对故乡的一种思念。

                一

  前些日子,我回到了阔别几年的冀南老家,特意看望了母亲生前伴她一路走来的几位大娘、婶子,还有父亲生前的学生和叔叔。父亲已经走了十多个年头,母亲快十年,这十个年头里,我几乎没回过老家,也没去过父母曾经与病魔抗争居住过的那间老屋。父母走后我没有了家,没有了说心里话的亲人,失去了精神支柱,更失去了心灵靠山,就怕有一天当迈进家门儿那一瞬间,自己会泪流满面、爱别离苦的痛苦和思念,这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失去了亲人和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发现村里的许多家庭大门紧闭,大街上见不到曾经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人,街上没有了小孩、没有老人,没有了曾经的笑声,就连走在街上、狗狗叫一声都成了奢望,心里再想,也许人们要么出去打工了,也许在家呆着呢,走着走着感到曾经的那个梦中记忆,此时,在这里早已失去了以往活力。曾经童年玩耍的地方,如今,许多地方都无人居住,已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听村子里的人们说,以前居住在这儿的人家,一些人为了养家糊口和生活,很多人去了城市,有的人搬到了村外的公路边,人们分散到了各处,日常相互想见一面,说实话、真的很难。曾经的家乡,现在的故乡,满脑子的记忆里,大街小巷的泥巴路没了,成为了熟悉中的陌生。

  走在村边的一条条路上,越来越多的记忆被村里的小二楼、小三楼,这里的每一条柏油路,钢筋混凝土建筑所覆盖。就如很多网友说的那样,曾经老村里人来人往最热闹地方,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再也看不到当年老街那个烟火气息,更看不到大街上人们端着饭碗、聊着天、聚在门口一起吃饭的那个人了,村村通的村内路上不见了人影,不见了炊烟,村景大多都是如此的寂静,这就是所看到的现状。

  这次回家,一位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不时的给我讲:我们现在正慢慢的变老,外面再好终究不是家,日常在忙也要多回家看看,回来给咱们一起长大的伙伴们一起见个面、叙叙旧、喝喝茶,吃一碗咱们魏县老家的大锅菜,喝一壶咱们当地酿造的那个老酒,看一看生咱养咱这个叫家的地方……。

  为了梦想,许多人可能给我一样常年漂泊在外,对梦中的老家都留有一个熟悉的念想,一个熟悉的味道,心里有一个牵挂的人,还有魂牵梦萦的那个大街小巷。有人说: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与思念。以前村子里都很破,很旧,很苦,冬天里又冷又饿,夏天又热又累又渴,总是干不完的农活,吃不饱的肚子,总感觉那个时候,日子虽然都很穷、很苦,但总给人一种感觉是,那个时候处处都是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喟然长叹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美工兼职网站

                  二

  今天说的这个故事,是冀南我的老家一个叫双庙的地方,它位于冀东南、冀鲁豫三省结合部,魏县县城的正南,地处障河河畔,因村内有两座庙宇,一座村南,一座在村北,因此全职美工,而取名 “双庙”。

  儿时的记忆里,我们这个叫双庙村的地方,曾经是一个大自然村, 全村拥有17个生产队,当时也是人民公社所在地。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公社变为了乡,接着乡所在地变为了现在的一个叫“南双庙镇”,如上期间,双庙村又分为了三个大队。我们这个村子里的地形地貌为南北长,东西宽,北临障河堤坝(当地村民称大堤),村东、南、西为临村地界,魏回线、魏泊线分别从村中纵贯东西南北,县级公路四通八达,乡村公路村村通相互连接,现在已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省与省对外商贸流通必不可少的几条通道。

  我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过庙会这些节日。我们这个村,一年有两个庙会,一个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另外一个就是农历的六月廿六庙会。六月廿六这个会,正值每年夏天的三伏天气,因天气炎阳似火、大汗淋漓的人们后来干脆就将招亲戚的庙会改为了气候适宜的二月初二。

  二月初二庙会这一天,村里面几乎家家户户都招亲戚,大家都会提前“割肉买菜”准备好吃好喝的来招待客人。这一天庙会,赶会的人们就会早早的赶来,会上有摆地摊卖东西的、走亲访友的、逛庙会的、看景致的、来买日用品的…。这些赶会的亲戚中,有的因过年出门在外,没赶上磕头拜年串亲戚,这时候对上了这个年后机会,一是来看看多日不见的亲人,再一个大家聚到了一起,相互聊聊家常,融合一下亲情。

  老家的习俗,在冀东南“魏县”这一带,大致给各地的风俗习惯一样,一般是亲朋好友来了,家里的主人要给前来的客人沏茶倒水、问寒问暖、东长西短。待客的方式大体是待亲朋好友满座后,家里的主人就会将备好的这些热炒凉拼、鸡鸭鱼肉、拼盘水果上来,这时,家里的主人公就会招呼大家入席,然后席面开始,接着大家把酒言欢,相互推杯换盏,其间,主人会按照老一辈的传统礼节,前来上桌敬酒,接着谦虚的说一句“家常便饭,吃好喝好”等一些相关的客套话后,就匆匆带着家人一边备饭而去。席间,待大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此时,桌子上的菜肴大家也吃的差不多了,主人就会给大家上来一碗具有地域文化的冀南风味美食“魏县大锅菜”来,此次待客礼仪,到此,才算圆满落幕。

  虽说山南海北习俗各有不同,但我们这里从老一辈人那时起,就形成了今天的这一种规矩,一种习俗,这一种对亲朋好友的尊重。在冀南老家,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说一年一度的庙会,大家四面八方能在一起,在家里吃什么、喝什么,这些都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围坐在一起,个个脸上有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很快乐,边吃边聊,场面人间烟火其乐融融,我感觉这才称得上最温馨,最幸福的事儿。

                三

  回到老家,我走在寂静的胡同里,再也听不到戏院里曾经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的声音了。这声音中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这其中,还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以前,我们双庙村有一个戏院,位于村中间的西头,戏院门口有一条由西向东的土路贯穿东西,往东不远处就是双庙村中的主干道南北大街。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每逢春节和庙会,我们村就唱大戏,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就会沿着这条四通八达的土路赶来看戏,戏院里、戏院外,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路边的小商小贩们吆喝着卖吃的、喝的、日用品的等,这里无论是白天黑夜,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那个年代,我们村的戏院里 “唱戏” 都是精彩不断,好戏连连,台上台下老百姓乐在其中。那时候我刚记事儿,记得“戏院”里,有唱戏剧大平调的,河南豫剧,四股弦,还有古老剧种、武安落子的,广州天猫兼职美工网站另外戏院里的舞台上时常还有玩杂技的全职美工,耍大刀,耍猴的......。台上精彩节目接连不断,场面让人流连忘返。

  那些年,逢年过节和庙会上,不光有大人看的、小孩吃的,而且还有老少皆宜玩的,有套圈圈的、看西洋镜的、吹糖人的......。虽然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可大人和孩子一家老小过的都很充实,有欢乐,心情都很放松…...。过去,不管是庙会还是过年,大家过得都很热闹,人间烟火气都是在那个时光岁月中度过,满满的回忆,深深的在脑海中回趟着…...。

  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老百姓的文化和娱乐生活都很匮乏,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双庙村的这些大队长辈们,他们个个都想尽办法让村子里的老百姓快乐起来,长辈们他们衣着朴素,勤俭节约,宁可自己不吃不喝“攒点钱”请来戏班子,也要给村里面的百姓唱戏,来丰富大家的日常生活,就这样,他们不间断的坚持了数年之久,一直到后来改革开放。

  在我的记忆中,最打动人的是村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种精神,那种淳朴的民风,让你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乡情,乡愁,那种让人流连不舍的深爱。我们村的这些长辈们,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至今日都让后人敬佩,虽然说这些长辈已走多年,但众人一旦想起,无论是曾经的村大队班子成员,还是各小队的一班人,还是说小队中的小组长,这些老一辈人的个个笑容,都令大家怀念,敬仰!

               四

  我这一次回家,又见到了有熟悉的人,他们有的住上了村边称为社区的楼房,有的成为了条件不错的富裕户,过着与城市人不差上下的生活,这些人中有我的发小,也有我的亲戚和朋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不间断的努力,有的开上了名牌车,住上了给别墅一样的小楼,过上了田园般的小康生活。记忆中的年轻人大多都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从他们每个人的脸庞上,他们都多了一道道皱纹,经过了多年风雨沧桑后,他们都多了一个自信,多了一个养家糊口自食其力的能力,看到这里我内心由衷的为他们高兴,默默的为他们祝福!

  这一次回去终于明白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话的含义,或者说也终于明白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这句的内涵。曾经自己是听故事的,今天变成了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今天却成了故事里的人。以前看院子很大,现在回来看村里院子里都很小。小时候村里没电,每天晚上跟小伙伴们在外面趁着月光玩的好开心,记忆中的童年夜晚,无需手电,月华如洗,流光四溢,漫步村间,月影婆娑,照亮每寸乡土,那份纯真,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曾经的那一幕幕、一个个的很多地方,现在都已荡然无存、烟消云散。

  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以前老有人问我家里的大人是谁,现在的自己却成了问别人的人。回到老家总想去看一看有老房子的地方,或许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勾起自己对过去那个岁月无限的思念,更多的是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能将自己带回那个时代,那个充满梦幻般的年代中。

  小时候的傍晚,躺在院子里的木床上,望着蓝天上一朵朵漂浮着远去的白云,浮想联翩、如痴如醉,一个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数着、数着,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进入到了梦想,母亲是怎么将自己抱上炕的都不知道。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玩泥巴,钻草垛,掏鸟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知道天黑一个人回家就行……。

  我的童年时代,给许多网友描述的一样,点过煤油灯,看过连环画,之后又看过黑白电视,骑过二八大杠,拿着玉米杆当甘蔗吃,小河里摸过鱼虾,钻过麦场、睡过麦田,逮过蚂蚱。小时候小卖铺的东西都想买,但是口袋里没钱,长大了以后,超市里的东西随便都能买,却不知道买什么能快乐了。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以后笑着笑着就哭了。小时候画在手腕上的表,从来也没有走过,却带走了那个时代一代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记忆。我最喜欢吃的是母亲做的手擀面,最怀念的是坐在父亲拉的那辆排子车上。小时候,我是父母的手中宝、心头肉,就算我结婚后已经是为人父母,依然是父母最疼爱的那个人。

                五

  在童年的记忆里,每个人的童年时光都是美好的。曾经的春节,满满的都是年味,天不明4、5点就起床,家家户户点鞭放炮,过年的上空,硝烟弥漫,烟花爆竹响彻云霄。小时候过年,我家子妹多,我记得我穿着母亲用木头织布机织的那种土布,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熬夜到天亮,我们子妹才能穿上她做好的一针一线棉袄、棉裤、新衣裳。

  大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母亲强忍着一身疲惫、就起来点蜡对香,端上来一小筐蒸好的几个白面枣花糕,接着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代表着年味、喜庆、团聚的水饺,她磕头烧香供奉神佛与祖宗,在祭拜中她祝念着一家人来年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言语,接着我和弟弟就点燃枣树上早已挂好的鞭炮,此时,老家的小院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不时的响起火花,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了花的世界,院子里和院子外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热闹极了。

  在这个大年中,等待家里的鞭炮点完了,母亲就会给我们打开一个大瓷坛子,一股酒香四溢的味道扑鼻而来,她拿出她数月酿做的酒枣,一一分给我们子妹和前来磕头拜年的小辈们吃,对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小吃算得上特别难得的美食,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关于春节,在冀南老家有许多讲究,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一,一家人要早早起床洗梳打扮好自己,等待母亲大人烧上香之后,父母大人就带着家人要面对家中的祖宗牌位(老家人叫祖得)上供磕头。待父母大人端上煮好的饺子,要给家里的父母亲磕头,紧接着给家里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子磕头以示孝道,之后大家吃完饺子走出家门进行挨门挨户给街坊邻居的长辈们磕头,以表尊敬。那时候磕头,一磕就是几个胡同和村里的两条大街(南北大街和西街)。作为家中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子这些长辈们,他们就会给前来磕头拜年的小辈们递上一只烟,端来一杯酒,手抓一把瓜子和糖块来回敬小辈……。曾经熟悉的情景,现蓦然回首已成往昔。

  年少的时候,总想着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随着年龄慢慢的长大,又总想着故乡,还总想着那个贫穷的老家。有人说马上就没有村了,今后年轻人都在城里买房了,梦中的那个儿时的故乡与记忆,或许将成为了过去,成为了永远抹不掉的梦想。现在想起来这些,又多么希望回到以前那个属于曾经的那个老街村子,回到小时候父母亲的身旁。如今,虽然一个人出门在外居住在高楼大厦的城市里,可怎么也找不回那个曾经梦中的美好梦乡。

  小的时候我们不懂,觉得老家的一切都土里土气的,向往着大城市的繁华,风风雨雨、兜兜转转,后来才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个人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一种意识形态的召唤。经过了三年疫情,大家都懂得了生命可贵,懂得了珍惜,更懂得了自我,曾经自己那个梦幻般的美好记忆和梦想,此刻,我已收藏在心,留住乡愁,留为了念想!辞别满头银发的儿时候伙伴,而我的心却留念在了原处……。

  作者简介:常贺文,官方媒体人。曾任“中国网” (全称: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栏目主编。人民网签约编辑、摄影师。河北省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在国家级及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开办数十个新闻专栏、博客,累计新闻原创作品数千篇。从基层一路走来,先后在河北经济日报、河北新闻网、国家相关媒体单位工作至今。带领团队多次参加国家与省一线重大系列报道活动数十次、各类公益活动数百场。

  原创作品:视频专题:1、走访并拍摄燕赵大地红色纪念地、革命遗存及革命先辈后人系列报道《红色记忆 英雄河北》一二三集已在人民网刊发。2、微视频,红色纪录片:《乏驴岭之战》。3、微视频,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旅宣传片《正定印象》。4、视频专题全职美工,报道了由民建河北省委宣传部、平山县委宣传部、河北省美术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翰墨丹青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大型活动。并网络编写了历史故事《今日话魏县》。并参与报道了河北省委台办主办的官方媒体互动“寻美之旅-两岸媒体河北巡礼”大型系列宣传活动。河北省国土厅海洋局主办的《山里孩子去看海》大型系列公益报道。以及大型上海国际《中国博览会》相关报道等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